各种足球风格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这是人们共同感兴趣的一个话题。

气候、环境与足球风格
纵观全球体育运动发展史,任何体育项目的发展,都要与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相适应;同时,又要与该地区的种族、经济、科学技术、宗教、哲学、民俗等相关因素相融合,才能构成当地的体育文化。众所周知,广泛的群众性体育运动是高水平体育运动的基础,而广泛的群众性体育运动必然是以该地区的自然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气候、环境也是足球技术风格产生、发展的摇篮。
千差万别的气候条件,造就了各种各样的足球风格。参加本届世界杯的32支队伍,代表着32种风格,他们虽然分别从属于技术派、力量派或欧洲拉丁派,但各个队伍在比赛中都表现了自己特有的风格。巴西是技术派的代表,巴西地处南美洲的热带高原,全年气候炎热,夏季多雨,属于热带疏林草原气候。由于在高原踢球,不仅足球飞行速度快,而且在缺氧条件下,体力消耗明显增大,加之气温较高,因此,巴西等一些南美球队逐渐形成了与高原气候、环境相适应的风格:个人基本技术精湛,脚法细腻,短传配合娴熟自如,灵活多变。西欧海拔高度平均只有300多米,冬夏温差不大,雨水分配较均匀,常年气候适宜。欧洲人身高体壮,习惯于全场奔跑,以速度和力量见长。非洲大陆气候炎热,海拔高度介于南美与欧洲之间,属高原性大陆。特殊的生存环境,使黑人运动员具有爆发力强、速度快、身体柔韧性好、弹跳能力强、动作舒展等得天独厚的身体素质,加之许多球员在国外踢球,深受欧美足球的熏陶影响,因此,非洲具有欧洲拉丁派的风格。不过,即使在同一大洲内,各国之间因气候、环境及文化的差异,其足球风格也会大相径庭。如巴西的近邻乌拉圭,海拔高度较低,气候温和,环境条件类似欧洲,其足球风格也趋同于欧洲。乌拉圭足球打法粗犷、凶猛,颇有力量型球队之风采。

各种风格期待尝试
所谓足球风格是指一个球队所表现出的主要思想特点和技、战术特点。
在我国,以广东队为代表的南派风格,以巧为主。而以大连、山东等队为代表的北派则以力量著称。上海、四川、湖北等队则介于两者之间。这种风格上的差异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大有直接关系。但总的来说,我国各地球队的整体水平与世界强队比较,不仅差距较大而且缺乏鲜明的特色。
中国足球6次冲击,6次铩羽,客观地反映了中国足球的真实水平。落后了就要向先进学习。将足球强国先进的理论、思想和技、战术引进中国已是当务之急。
随着足球运动的蓬勃发展,各流派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使足球运动水平不断提高,但其基本特色是不会改变的。中国足球到底是学南美还是学欧洲呢?这曾是中国足球界争论已久的问题。韩国、沙特这两支球队,前者先学德国后者学巴西,但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上的表现却令人大失所望。“风格不是设计的”,中国足球在“请进来,派出去”这个重大举措实施过程中,要克服盲目性,避免一刀切。我国北方球队最好聘用西欧或北欧足球强国的高水平教练,以强化北方球队的力量型打法。派出去的教练、球员也应到这些国家进修、学习。而南方球队宜聘用巴西籍教练,派出的本土教练、球员也应到巴西去学习、进修。今年,四川全兴队弃伊朗名教头古汉而选用米罗西,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克罗地亚足球非常重视技、战术的细腻,提倡攻势足球,这与全兴队追求的风格十分相似。事实证明,全兴队的这一选择是正确的。假若欧洲、南美、欧洲拉丁三大流派能与我国各俱乐部有机融合,那么,陷入低谷的中国足球将会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国足球将真正开始与世界足球接轨,足球市场也会因此而变得火爆。
坚持这个思路走下去,一些能够融入任何一种风格的世界级著名教练、著名球星才可能踏上中国的足坛。也只有到那时,由三大流派不同风格的足球精英所组成的中国国家队,才会以自己独有的风格称雄亚洲,跻身于世界足球强国之列。
